戰旗村
【鏡頭回放】
2018年2月12日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,在“唐昌布鞋”展示臺前,村民熱情地拿起一雙布鞋想送給總書記,習近平笑著說:“我花錢買一雙!”
在戰旗村,總書記對鄉親們說,在實現了溫飽、實現了全面小康以后,我們還要繼續振興鄉村。中國有13億多人口,吃飯問題始終要靠自己解決,無論城鎮化怎么發展都會有幾億農村人口,我們不能一面有繁榮的城市,一面卻是落后甚至衰落的鄉村。農村的發展不單是產業發展,不單是物質文明,精神文明、文化生活也要搞好。
6月17日,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,在唐昌布鞋店鋪里,非遺傳承人賴淑芳和兒子艾鵬正忙著給布鞋“打布殼”——這是唐昌布鞋手工制作中的一個環節。布鞋的底子由一層層布殼納成,抹上糨糊后需要曬干。布殼通常在頭一年盛夏制作完成,因為高溫天氣最適合自然曬干,這樣制成的鞋才透氣、不易霉變。
這兩個月,艾鵬忙得連軸轉。先是在遂寧舉行的四川省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上,領回了唐昌布鞋制作技藝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”的獎牌,又即將前往海南,參加非遺活動節。
對唐昌布鞋手藝傳承人賴淑芳而言,2018年2月12日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天。這一天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戰旗村考察,還買了一雙她做的“唐昌布鞋”。在戰旗村,習近平對鄉親們說,在實現了溫飽、實現了全面小康以后,我們還要繼續振興鄉村。
循著總書記的重要指示,賴淑芳和兒子艾鵬始終堅守在非遺傳承的崗位上,唐昌布鞋先后入選四川省非遺、國家級非遺;在戰旗村,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歸,加入到鄉村振興行列,將奮斗書寫在鄉村大地上。
作為非遺傳承人,賴淑芳總是擔心唐昌布鞋的傳承問題。兒子艾鵬的回歸,讓她心里多了幾分踏實。2014年,艾鵬辭去收入穩定的工作回家,告訴母親自己要為“唐昌布鞋”非遺傳承做點什么。此前沒有基礎的他,一點一點地從納鞋底開始學起。
不只是艾鵬,這兩年來選擇回到戰旗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多。他們中有曾在大企業打拼的骨干,轉身在田間地頭當起了“新農人”;有在銷售行業干得風生水起的女強人,回到村里琢磨起了農業致富經。其中不少人才,也成了村兩委干部的儲備力量。
循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,戰旗村的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。
2020年,在全省村級建制優化調整的整體部署下,戰旗村與周邊的幾個村合并,面積從過去的2.06平方公里擴大到5.36平方公里,轄區人口從過去的1704人增加到4493人?!按寮壗ㄖ普{整后,村里面積變大了,人口變多了,回來的年輕人越來越多,產業也從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、休閑旅游、教研培訓產業轉型升級?!贝妩h委書記高德敏說。
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雷遠東
【如果您有新聞線索,歡迎向我們報料,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。報料微信關注:ihxdsb,報料QQ:3386405712】
評論 0
還沒有添加任何評論,快去APP中搶沙發吧!